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,目前正以高速度向社会各领域渗透。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,新型的社区便利店不断涌现,促进社区消费升级的同时,更满足了市民品质消费需求。海珠区工商联和海珠区政协经济组对此专题作了深入研究,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,更好地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角度提出意见建议。
一、强化规划引领,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
(一)采取共治自治方式统筹利用闲置空间资源。属地街道、居委会和产权单位联合采用共治自治的方式,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,特别是有公共配套的闲置空间,通过招投标等方式,引进连锁品牌便利店经营,提升便民服务功能。
(二)开放公共服务单位空间资源。开放公共服务单位的空间资源,在学校、体育场馆、医院、公园、地铁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,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,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场所的便民服务水平。
(三)加强仓储物流空间设施配套和物流保障。编制实施全区物流空间布局专项规划,将便利店仓储物流设施空间需求纳入“物流基地+物流中心(园区)+末端配送网点”三级物流体系统筹考虑。支持连锁便利店企业采用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,实施共同配送、统一配送,建设集约、高效、智慧的物流配送体系。
二、加大资金支持,降低经营成本
加大对便利店建设的支持力度,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,按总投资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。对搭载蔬菜零售、早餐等便民服务的便利店给予租金补助,支持便利店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示范项目,适当加大对连锁便利店企业门店节能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更新使用节能设备设施,推动绿色环保流通体系建设。
三、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,简化注册流程
(一)进一步简化登记注册审批流程。试行“一照多址”和“一证多址”的改革试点,对从事“互联网+生活性服务业”的企业,在区内增设经营场所时无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。企业在区内新开设经营项目相同的分支实体店,根据企业报备的连锁门店标准和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,只需直接在第一家实体店的许可证之外进行附记备案,视同取得许可证,实现“一张营业执照、多个经营地址、一次行政许可”,简化办证流程。
(二)逐步改进准入登记。利用学校、体育场馆、医院、公园、地铁、科技园区等公共服务单位内的开放空间资源设置便利店,因各种历史原因无法提供房产证的,由相关职能部门或属地街道出具同意意见,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。
(三)支持搭载出版物、音像制品经营。推进便利店搭载零售图书、音像制品及报刊等业务,支持便利店企业自营或与有出版物经营许可的企业合作经营,丰富便利店服务功能。
四、促进规范提升,培育品牌优势
指导企业规范设置牌匾标识,突出企业经营特色,增强品牌知名度,提高消费者对品牌连锁企业的认可度。
(一)改造“夫妻店”。通过政府引导,由品牌企业对店家提供部分培训、进行店面装修指导、授权品牌、接入线上数据系统等让传统零售店大变身。夫妻店遍布每个社区,是最接近消费者的终端资源,特别对于海珠区大部分的城中村地区很多这类小士多,可通过这类改造提高店铺自身素质,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。
(二)发展“新超市”。与其他便利店不同,“新超市”是一种利用线上APP和线下门店组成智能O2O便利店,它最大的特色是生鲜和熟食,运营的同时还提供一系列的便民、人性化服务,如设有休息区、配备3C数码充电设备、提供免费WiFi和共享充电宝、打印、借记雨伞、定制蛋糕等,并可提供电器维修、洗衣、水电煤缴费等智能便捷的服务。以其为依托,全力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,使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享受远远超过本地传统便利店或超市,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。